192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平陵城附近的断崖上,发现了数片漆黑、光亮,有的甚至薄如蛋壳的陶片,经考证,这些陶片竟是4500年前的先民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一发现立即轰动世界,揭开了考古史上划时代的一页。直到上世纪60年代,山东潍坊姚官庄遗址出土了一批蛋壳陶,才使人们对蛋壳陶的真面目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
当时用途
制作一件蛋壳陶坯也许要花上数天的时间,他们可以不厌其烦地修饰打磨器物表面,精益求精地追求完美效果。因为工匠在蛋壳陶制品中倾注了他们对于氏族图腾、诸神和先祖们的全部情感和敬畏,他们是用心在侍奉氏族图腾、侍奉神明、侍奉先人,他们心无杂念、无所畏惧,而且延续了千百年的烧造技艺,只留给后人屈指可数的蛋壳陶实物遗存。因此,真正的蛋壳陶是无法被完全复制的。
龙山文化黑陶器不以装饰取胜,而以造型见长。它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空,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黑陶的造型千姿百态,以复杂造型为主,简单造型较少,但都端庄优美,质感细腻润泽,具有一种如珍珠般的柔雅沉静之美,欣赏价值极高。黑陶甚至还能像蛋壳一样薄,这一远古工艺使现代人叹为观止。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创造出这等连现代文明都无法企及的成果?这种高超的制陶工艺为何神秘失踪了长达4000多年?这是史学界的不解之谜,更是考古界和人类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
黑陶极品薄如蛋壳
文物现状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失传之谜
顺便说说
富贵人家身份象征
作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由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蛋壳黑陶杯堪称山东龙山文化的标志性陶器,也是我国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这类器物超薄的器壁如同蛋壳一般,因此素有“蛋壳黑陶”的美称。“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黑陶真的如描述中所说的那样吗?虽然这样的描述不免有夸张成分,但毋庸置疑的是,通过蛋壳黑陶杯,我们可以领略4000多年前黑陶制作工艺的极致之美。
值得欣慰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诸城发现了烧制蛋壳杯的陶体匣钵,并由山东省博物馆的专家们试制陶杯成功后,极大地鼓舞了黑陶研究人员,不久,日照、济南的探索者也获得了成功。在舜的故乡,九台镇老梧村的农民马新友矢志于黑陶的研究,经多年努力,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初获得成功。他不仅试制成功了精美的蛋壳陶杯,还研制出了鼎、爵、瓶、砚等30余种黑陶艺术品,在此基础上,他又研制出了红如朱砂、色泽鲜艳、质地细腻、独具特色的红陶产品,被誉为朱砂陶。虞舜曾为之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黑陶,经过4000多年的尘封,如今又在其故乡得到了传承和发展,重放异彩,这应当是一件值得我们庆幸的事。
大约4000多年前,陶器的生产过程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非专业小规模烧造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生产能力的专业制陶群体。陶器从创烧开始只能烧制红陶产品,逐步向能够烧造灰陶、白陶、黑陶转化。陶器的装饰功能越来越强,精美程度也越来越高,黑陶制品的出现就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于器物审美的更高追求。经过砑光打磨、高温烧制、渗碳着色等工艺烧造出来的黑陶,具有前所未见乌黑发亮的金属光泽。大汶口文化时期黑陶的成功烧制,为蛋壳陶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蛋壳陶无法完全复制
藏品简介
原料来源
龙山文化时期蛋壳黑陶杯,多在墓中发现,但并非在普通规格的墓葬内发掘出土,而是出自较大型的墓葬。在墓中也往往是单独摆放,不与其他的随葬物品混杂,可见其地位显要。蛋壳黑陶杯的造型一般都是头重脚轻,器壁超薄易碎。因此推断这类器物不可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应是龙山文化时期富贵人家享用的随葬礼器,而且极可能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那就意味着当时社会已产生阶级分化而即将告别原始的蒙昧。可以说,蛋壳黑陶杯的出现,即已掀开文明的曙光。由于其应用范围大多为礼器,很少用于日用器皿,所以产量较少,却因此弥足珍贵。
黑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在种类上分为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轮制,胎壁厚仅0.5至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外。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精致、细腻和独特,早在瓷器产生之前约2000年,黑陶就已达到与后来的瓷器相媲美的工艺程度。黑陶选用的泥土来自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黄河在其流经的过程中所携带的大颗粒泥沙沉入河底,经过不断冲刷,流至其下游,因此它的深层泥土土质特别细腻、无沙、黏性大,而且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在烧制中能产生纯黑均匀质感,适合于黑陶制作。由于黑陶的制作工艺即使在现在来说也是有很高难度,黑陶的产生因此代表了中国陶器制作工艺的最高峰。
类别 黑陶
所谓“蛋壳陶”,是一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鸡蛋壳的高柄杯,为龙山文化的一种代表性器物,是一种专为礼仪用的器皿,多见于较大型的墓葬中。蛋壳陶的质料全部是细泥质的黑陶,不含任何杂质。薄陶胎是制作工艺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最薄部位在盘口部分,薄者0.3毫米,个别薄至0.2毫米,一般在0.5毫米左右。柄部和底座因要承托上部重量,陶胎略有增厚,但常见也不超过1至2毫米。器身高度不超过25厘米,重量多数为50至70克。
制作工艺
蛋壳黑陶杯
主讲人 钟宁 山东省博物馆研究员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