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8号线为例,南锣鼓巷地铁站以“北京-记忆”为切入点,挖掘北京历史的院落、建筑和物件中所蕴藏的一段段人文往事。一枚徽章、一张粮票、一个顶针、一条珠串、一张黑白老照片、一个老字号品牌……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勾起人们对北京的美好记忆。目前,去南锣鼓巷游玩的乘客仍可以先在地铁中感受一下城市的韵味。
2015年01月13日,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市一闹市区居民楼上出现巨幅墙绘,最大的有七层楼之高,而这些墙绘都是一些穿着时尚、略显暴漏的大胸美女。据报道,这是青岛该步行街管委会的策划。图为风格不一的墙绘。
“这个太新奇了,看着跟真的一样。”不少站内乘客,在经过雕塑时都会停下脚步,掏出手机摆出各种造型与雕塑合影。但是,也有一些观察入微的乘客发现,在雕塑中年轻女子脚下的购物袋内装有某品牌的避孕产品,有网友质疑,“公共场合展出的雕塑,也可以出现这么私密的物品?”而对于袋内出现的其他品牌的产品,网友们戏谑艺术品都开始植入软广告了。
延伸
据京港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在14号线东段开通初期,为使该线路更具艺术气息,且更好地展示出沿线社区的独特氛围,以丰富乘客的出行体验,京港地铁在中央美院美术馆的协助下,邀请了雕塑家柳青创作并完成了雕塑作品《G4472。新世界》。
而随着地铁新线开通,各站的装修设计风格也是关注的重点。每条线路的艺术品设计,既能保持整体风格的连续性,也能突出每个区域、每个站台的特色。
柳青:各个阶层的人,各有各的故事,这些人物形象都是我主动安排设计的,然后通过自己对社会的体会、别人提供的照片等其他素材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雕塑中的随身物品是我考虑到每个人物的角色及性格而设定的,我希望通过这些随身物品可以表现出真实性。
2015年01月13日,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市一闹市区居民楼上出现巨幅墙绘,最大的有七层楼之高,而这些墙绘都是一些穿着时尚、略显暴漏的大胸美女,引起市民围观,有网友戏称这是不是应该跟《武媚娘》一样禁播。
一位看上去50多岁、身穿灰色工装外套的男士,倚靠着座位栏杆,手中拿着一份报纸,闭目养神;坐在他身边的人,大概30来岁,身材略胖,怀中抱着自己的书包;另一位像是刚出差回京的商务人士,行李箱随意地放在腿边,双手环臂回头望向北京繁华的夜景,若有所思;邻座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带着自己刚放学的孙女;端坐在老奶奶旁边装扮时尚的年轻女子,目不转睛地看着电子产品屏幕,脚下摆着4个袋子,装满了与闺蜜逛街扫入的“战利品”。
雕塑作品局部。
公共雕塑现私密物品 乘客质疑“软植入”
昨天上午,在地铁14号线东段望京南站C口处,北青报记者看到了这组雕塑。雕塑中共有8个人,分别展现了车厢内不同年龄、阶层、装扮风格迥异的男女老幼的乘车状态。
北青报:雕塑中每位人物细节刻画的都很细致,甚至具体到了一些品牌,这是“软广告”吗?
2012年《北京地铁线网公共艺术品规划》课题完成,北京确立了58个重点地铁站点进行艺术化装修,其中包括6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部分站点都在其中。这一次大批量的公共艺术品几乎同时走进公众视野。
北青报:某品牌的避孕产品的出现在网上引起争议,您是如何看的?
一对母子在雕塑前拍照。
雕塑作品局部,雕塑作品中出现的知名品牌商品和安全套。
雕塑作品局部。
2015年01月13日,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市一闹市区居民楼上出现巨幅墙绘,最大的有七层楼之高,而这些墙绘都是一些穿着时尚、略显暴漏的大胸美女。据报道,这是青岛该步行街管委会的策划。图为风格不一的墙绘。
溯源
缘起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国外建立公共艺术品需要相应的委员会管理。据媒体报道,在美国大部分地区,公共艺术法案要求行政长官不可在城市建筑和雕像征集过程中拍板,只有艺术委员会才是最终决策者。
图为2015年01月13日,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市一闹市区居民楼上出现巨幅墙绘。墙绘的大楼群,不止一栋大楼被绘上画像,这显然要相关机关的配合。
柳青: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我会保持自己的意见,但是,还是要看整体社会的反响。
雕塑作品局部。
雕塑作品局部。
以地铁14号线为例,全线设计风格重点体现城市交通的性格。设计主题为“炫彩新城”。其中,14号线东段的色彩倾向于活力时尚。如重点站望京站,魔方设计体现了城市变化的节奏感;望京南站外围艺术区分布较为密集,因此设计更注重艺术气息的营造。
柳青:作品本身是沟通的桥梁。我塑造的年轻女子,是想体现一种开放的都市新女性的形象,通过这一商品符号来反映人物的生活状态,增强真实感与实效性。由于是在公共场合做展示,所以把它也设计在了相对隐蔽的位置。
昨天下午,北青报记者联系到了本组雕塑的作者青年雕塑家柳青。
据报道,一青岛市民表示,最大最性感的墙绘足足有21米高。该市民也笑称,这真是有事找事干。图为2015年01月13日,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市一闹市区居民楼上出现巨幅墙绘。
北京地铁公共艺术流行30年
柳青:在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反映地铁上都市人的生活状态。为了生活和工作,人们整日奔走,来去匆匆,人们心理距离很远,但是在地铁车厢内,某一段时间内身体距离却又很近,人都是戴着面具在生活,只有瞬间的表情变化才会揭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我想在我自己的作品中抓住这些瞬间,并稍加夸张变形,让它更生动、更真实。
“雕塑中的随身物品是我考虑到每个人物的角色及性格而设定的,我希望通过这些随身物品可以表现出真实性。整件作品是没有‘软广告’植入的,这些出现的品牌是日常生活中我经常见的。”柳青说。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