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双方交往渐多,自得堂主人一边收藏,偶尔也会订制一些原作,经常是他命题,潘超安画草图。一稿、二稿……然后做泥塑小稿,都觉得满意后,再正式制作,然后又讨论上什么釉色。创作一件原作,有时构思讨论就要费时数月,成品要超过一年。
比如说“秋瑾”,潘超安为了表现女主人公的英雄气概,想把人物塑造得壮实一些。自得堂主人则认为,如果塑造成纤柔身段,纤纤女子为国捐躯,艺术感染力更强。自得堂主人一路收藏,潘超安一路成长,他们的故事,也是艺术家和收藏家互相支撑的一个完美案例。
许悦
羊城晚报讯 记者许悦报道:近日,广东石湾80后新生代陶艺师潘超安作品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这也是广东收藏家自得堂主人的一次收藏回顾。
寻宝图
对此,自得堂的女主人冯玮瑜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我和我先生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收藏是条‘不归路’—得陇望蜀、哪有尽头。错过多了,遗憾多了,失落多了,也慢慢懂得放下,有幸遇见已是一种福分。碰巧遇上时,价格、意愿、资金都具备了,才能玉成美事。所以玩收藏是一种机缘巧合,而不是单纯的低买高卖、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