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庄村民石头汉
北张农民石雕创业园的建立,受到了当地经营户和群众的欢迎。这是因为,在过去,由于石雕生产者大多集中在村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污染常让村民反感,也让经营户无奈;创业园区的建立,不仅可以使经营户(企业)交流技术和信息更为便捷,用电、用水更有保障,同时也让群众远离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污染。临近年底,厂子里仍然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在节奏强劲的音乐伴随下,工人们干劲十足。这个厂子的崔姓老板也亲自操刀,忙着画图设计。
北张镇坐落在新绛县西北隅、吕梁余脉马首山下。曾经闻名全国的 “最年轻处级干部”——焦三牛,就是该镇官庄村人氏。而近在咫尺的西庄村,则素有“西庄村民石头汉、鸡蛋猪头轱辘辘转”的美誉。
北张农民石雕创业园,总体规划500亩,一期工程以西庄至北杜坞东西走向800米再向西延伸200米,总计1000米路段为中轴线,向南北两侧发展,占地150亩。
西庄村的石雕产业起源于明朝中期,历经500多年,薪火相传、经久不衰,自古享有“绛州美石雕”之称。近年来,在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尧庙、秋风楼、丁村民居等古建群中都发现了西庄先民的大量石雕精品,晋南诸多古民居中更是屡见不鲜。
百花争艳春满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批古建筑的修复及民用仿古建筑的兴起,石雕的市场需求量直线上升。西庄村的石狮、石鼓、石兽、石牌楼、拴马桩、石人像等产品开始远销全国各地。而随着工艺创新、市场拓宽以及产品的多样化,石雕产品的价格也水涨船高,甚至不乏“奢侈品”。
长期以来,由于受产业自身特点所限,西庄村石雕产业一直停留在作坊式生产的水平。如今,这种生产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所需。为此,从2010年开始,新绛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农民创业园的思路,决心以农民创业园为载体,结合经营户的发展愿望,因地制宜布局,循序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以“小产业,大集群”为特征的新型发展之路。
牌楼、栏杆、抱鼓石、影壁等都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体现,是中国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上面的深浮雕、圆雕、镂空雕,以及各式如意花纹不仅起到装饰作用,更赋予建筑一种生命力和感染力。村内古民居中现在保存有一方比较完整的石雕精品——清道光七年的石雕扇屏《朱子治家格言》。时至今日,许多知名人士仍纷纷慕名前去观瞻。
而在另一家工厂里,老板娘家大姐正忙着按照客户的要求,对石雕产品进行复古做旧。家大姐介绍,她这个厂子资产已接近50万元:一台大型石锯值10万元左右,厂区土地值10万元左右,储备的上千立方米石料价值也在10万元左右……但是,她这样的厂子算是小的,村里还有资产达几百万元的厂,附近一家砂岩加工厂的资产则有千万元之巨。
新绛石雕业带动当地农民走上了富裕路,他们不仅发展了一项产业,也传承了一种文化,相信未来更加有前景。
“这一对门楼础石,售价在5万元左右。”正在村南“文在兹”魁星阁下一处工地劳作的家大爷指着一旁的石雕成品向笔者介绍,“这是细活,很值钱。我主要是做一些粗活,比如路沿石、台阶石等,就这也很值钱啊,路沿石一米也卖到七八十元了,比水泥路沿石价格高多了。”
据介绍,现在西庄村全村拥有中小型家庭作坊51个,全村有800余名青壮年常年从事石雕工艺产业。仅此一项,全村年收入就可达800万元。据统计,201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0元,是北张镇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石雕业是新绛县的主要产业之一,带动了当地数万农民走上富路。近日,笔者在新绛县北张镇感受到了当地石雕产业红红火火的发展状况。
在具体运作中,该县结合各个乡镇产业发展的历史、传统和现状,在全县10个乡镇规划建设十大农民创业园。在创业园区内,各经营户(企业)通过组建行业协会,实现技术、信息共享,抱团发展。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