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倾斜的墓道大约走大约40余米,就进入主室了。迎面看到的是按君臣位置不同摆放的桌椅。向上抬头望去,就在主室屋顶,描绘着一幅以青龙、白虎、朱雀为主题图案,配以缭绕的云气和绶带穿壁加以装饰的壁画——四神云气图彩绘壁画。直观看上去,该壁画虽历经二千多年仍色彩艳丽、画中物仍栩栩如生。 在主室的西北角石床上躺着的就是身着金缕玉衣、口衔玉蝉、手握玉珠的“梁共王”,如今此金缕玉衣的原物珍藏于河南省博物馆。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在多个耳室内,每个功能也不同,有侍从室、厨房、卫生间等。其中的卫生间坐便池的设计很巧妙,应是如今冲水式马桶的原型,只是其水源取自石缝隙。
在导游的引领下,记者首先顺着墓道来到梁共王陵入口。在甬道口,洞顶一个圆孔被画了一个红圈。据说,圆孔是1986年采石工人从石壁上方向下钻透的,原本是用于填塞炸药采石用的。“当时采石工人钻了这个圆孔后,向圆孔中填塞炸药,却怎么也填不满。于是,梁共王陵因此被发现。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其余隐藏在芒砀山的西汉梁王墓群才悉数被发掘。”导游介绍称。据记载,梁共王陵于1986年发现,1987年发掘,1991年发掘竣工,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该陵属于大型崖洞墓,它座东面西,系人工在坚硬的岩石中开凿而成,整个地宫由墓道、甬道、主室、耳室、巷道及排水系统组成,长约70余米,总面积383平方米。经专家考证,该陵的主人为梁孝王刘武的长子梁共王刘买,距今已2100多年。刘买是梁孝王刘武的大儿子,继位为梁王,史称梁共王。
另据介绍,虽然梁共王陵历史上遭多次盗掘,但在墓道塞石的下边还侥幸保存下来钱窖一座,出土汉代“半两”铜钱225万枚,重5.5吨。另外,在梁共王陵内还出土鎏金车马饰物一万余件,一块纯度据说达到95的金饼,骑兵俑和待女俑40多件,这些都为汉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梁共王在位十年,修这座陵墓耗时也近十年。抚着梁共王陵内的石壁,看着石壁上仍清晰可见的斧凿锤砸的痕迹,恍然回到2100多年前,众多石匠劳工们正一锤锤的开凿坚硬的石壁、才华横溢的画工正在一笔笔绘制精美的彩绘壁画、宫女侍从们正在将一箱箱的金银珠宝运入陵墓。(通讯员 韦建永)
中国网10月31日讯 在河南永城市芒山镇芒砀山西汉梁王已发掘的22座墓群中,没有比梁共王陵更精致的了。近日,记者终得机缘进入梁共王陵,一睹这座建于2100多年前的大型崖洞墓。该陵曾因出土一件轰动全国考古、美术等学术界的国宝级文物——四神云气图彩绘壁画,而被业界专家学者评价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