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的经营,寇涛对手绘墙市场已相当熟悉,“在重庆,这个行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我的特长就有了很大用武之地。”
寇涛:未来,我们可能不只做手绘墙,还会发展软装、油画等。很多潜在客户都需要引导。
“不甘心,想重拾艺术。”他回到了母校所在地黄桷坪,进入了一家民营美术馆,尝试油画创作。金融危机让艺术行业备受冲击,寇涛每个月能画七八幅画,获得的月工资在2000-3000元。平均算下来,一幅画只值几百元。
寇涛:这也是我现在遇到的瓶颈,想要突破,又找不到一个落脚点。可能我的着力点会放在软装和绘画相结合上,希望能有一些碰撞。
创业项目
“国画系的本科生是最难找工作的。”谈起自己毕业后的经历,寇涛陷入了沉思。2007年,他从川美国画系毕业后,并没有立即得到市场的认可。未来该何去何从?寇涛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重庆本地的一家不知名的小报社做美术编辑,工资非常低廉,但不料不到一年,报社却因种种原因关闭了。
手绘墙,来源于古老的壁画艺术,结合了欧美的涂鸦,被众多前卫设计师带入了现代家居文化设计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家居装修风格。手绘墙选用颜料多为无毒的丙烯颜料,摒弃了传统画框装饰的生硬与造作,将流动、立体的画面定格在墙壁上,图案选择的多样性也为家居装饰打上了“个性化标签”。近年来,重庆的酒店、会所、游轮、幼儿园、住宅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手绘装修。
手绘墙图片、视屏教程和资料,请扫描魔扣。
寇涛
重庆晨报:你把自己定位为艺术家还是商人?
我有瓶颈要突破
重庆晨报:这样算,你上半年的利润应该不止5万元呀?
原创的才有生命力
红火:半年就赚了5万元
本版文/重庆晨报记者 刘淳
2010年下半年,寇涛计划着将工作室升格成公司。他拿出自己多年来的积蓄,注册了重庆鼎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万元,主要产品就是手绘墙。在2010年的倒数第二天,他顺利拿到了营业执照。
寇涛现在的办公室在观音桥商圈附近的江北微型企业创业孵化园,位置不是很显眼,需要转进小巷再拐个弯,才能看到一块不太大的招牌。这栋建筑物是由原来的嘉陵三村改建的,进入楼道,便看到扶梯两旁张贴着乔布斯、比尔·盖茨、马云、尹明善等国内外知名创业家的头像,让来访者还未进门就已经感受到了一份活力。
“老人很爽快,主动问我要不要交订金,当场就交了50%的订金。而按照行业常规,订金一般只需付20%。”接到生意后,寇涛立马邀请了几个朋友帮忙,花了两天时间,为老人画了一幅山水漓江。“一共20多个平方米,赚了2000多元。”
手绘墙项目的尴尬,与我们平日所接触到的商业项目其实是一样的,问题不是手绘本身好不好,而是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是不是很清晰。
起步:又当老板又跑业务
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有效的?这和产品本身的特点有极大的关系。说到核心竞争力,我觉得艺术类项目的关键是你自己的创造,而不是简单模仿。无论技法、图像、材料,你总归要有自己核心原创的内容,和别人不一样的特点,不然,门槛低、市场乱、无标准等问题肯定会长期困扰你。
我创业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创作,若干年后,在合适的时机,我会重新回归艺术。
点评>
寇涛:我已经很久没有创作了,现在像一个还不太合格的商人。经过一年的焦灼期,现在我已经能够很自然地发传单、谈业务、跟顾客讨价还价了。今年我29岁了,希望在四十岁的时候,我能蜕变成一个业有所成的商人。
7月2日,在观音桥商圈附近的江北微型企业创业孵化园,记者见到了这位年轻人。寇涛穿着短裤、凉鞋,还留着一撮小胡子,给人的第一印象依然是艺术家气质。初对来访者,寇涛不停地搓着双手,显得有些局促。“很久没有创作了,比起艺术家,我现在更像一位不太合格的商人。”他自嘲地说。
落魄:一幅画只卖几百元
创业第一个月,寇涛就赚了3000多元,比以前打工、卖画的收入都高,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创业梦想。此后,他还主动与家装公司、画廊等建立合作关系,“拣”一些别人做不完的业务。
重庆晨报:重庆手绘墙行业状况如何?
寇涛在创作手绘墙作品。 受访者供图
2009年,在跟朋友的一次聊天中,寇涛第一次听说了手绘墙也可以赚钱。手绘墙起源于古老的壁画艺术,被众多前卫的设计师带进了现代家居文化设计中。说者无心听着有意。当晚,寇涛回家查询了相关资料,联想到自己的绘画特长,他立马拍板,“这门生意可以有!”随后,他成立了自己的个人工作室,开始了创业生涯。
发展壮大
重庆晨报:利润怎么样?
小企业在路上
重庆晨报:发展软装,与装修公司竞争,压力会更大?
手绘墙利润能做到40%,要做大却面临很大瓶颈
重庆晨报:你未来打算如何走?
寇涛接到的第一笔生意是为一位老人服务,老人刚从桂林旅游回来,留恋漓江山水,他想在新家的客厅里绘一幅山水画。在逛家具市场时,老人接到了寇涛发的传单,回家后便与寇涛取得了联系。
寇涛:现在,我们的竞争对手有10多家,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工作室,相关从业人员约有三四百人。
之后,寇涛游离于各大人才市场,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久,他选择北上寻找合适的发展机会,但北京的专业人才竞争更加激烈,无奈之下,寇涛又回到了重庆,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受到金融拖累,寇涛所在的部门整体被裁了。
“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学会如何放下身段,从一个外人眼中的‘艺术家’转变成一个跑业务的小伙儿。”寇涛直言,创业当初最大的困难是他自己。第一次发传单时,他站在江北红星美凯龙的大门口,还无意碰到了自己的高中同学,看着对方诧异的目光,这个“青年艺术家”相当地尴尬。
对话>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