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古墓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基本可以分成三种。早期和中期的壁画,拙朴、雅气,充满灵性,十分贴近现实生活,流露出一种天真和幽默,好似一部形象的历史长卷,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高句丽民族的乡土乡情和社会风貌。在这些壁画上,人们可以看到:贵族和妻妾宴饮,厨房中厨师在烹鱼炒肉。喜爱舞蹈的高句丽人排起长队,头戴羽饰,挥动双臂,跳起集体舞,或者表演独舞。市集上的表演更热闹,在大树下有耍猴的,表演幻术的,玩杂耍的。摔跤是高句丽人喜爱的体育活动。大力士们身着短裤,赤膊上阵,双方各将头压在对方肩上,手抓对方腰带,奋力搏斗,还有老人助兴。贵族出行,有车辇,有随从。高句丽人信奉儒、道、佛,夫妻一同前去拜佛。农家小院十分安静,牛栏里拴着牛。狩猎是高句丽最喜爱的活动,不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把射猎看成生活的必需。狩猎者有的骑马,有的步行,有的弯弓回首,瞄准奔鹿,有的射中猛虎,猛虎逃窜,猎犬穷追不舍。茂密的山林中,野猪、熊、虎、鹿、狍子、兔、雉鸡、鼬鼠……在出没。策马持弓的武士和两乘牛车正准备运送猎物。争战和扩大疆土是高句丽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双方将军身披铠甲,头戴兜鍪(móu盔),战马也披着铁甲,兵刃相加。双方的步兵也扑打在一起。战胜者举刀砍杀俘虏,被俘者跪在马前,引颈待毙……。
四、王氏高丽非高氏高丽后裔王氏高丽的王族也并非是高氏高丽的后裔。关于王氏高丽建国者王建的族属,《高丽史》的作者认为“高丽之先,史阙未详”,但据我国学者考证,王建极有可能是西汉乐浪郡汉人的后裔,因为王氏是当时乐浪郡的望族,且人户很多。王建在临死时亲授的《十训要》中不仅未言自己是高氏高丽的后裔,而是说自己出身平民,并称“赖三韩山川阴佑”,统一了马韩、辰韩和弁韩“三韩”,其后代也多以拥有“三韩”自居。以常理推之,如果王建是高氏高丽后裔,出于统治的需要,定当会大肆宣传,也可证王氏不是高氏的后裔。
高氏高丽初立国于我国境内的鸭绿江支流浑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后扩展到鸭绿江以东以南地区和图们江附近,统治中心最初在今辽宁桓仁县,后迁至今吉林集安,公元427年迁至平壤。高氏高丽在我国南北朝时期达到极盛,最强盛时期的疆域四至大致是:东至日本海,西以辽河为界,北达今吉林省珲春市一带,南到北汉江以北。据《高丽史·地理志》载,王氏高丽在建国110年后的疆域最北在今大同江以北龙兴江一线,其北是我国历史上的地方政权渤海国的辖境,渤海灭亡后是我国的边疆民族女真人的活动地域。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辖境基本上是继承了新罗的疆域,其北部地区虽然有一部分与高氏高丽的辖境重合,但在高氏高丽灭亡初期即已经归新罗所有。由此看,王氏高丽统辖的区域并非高氏高丽的旧地,早期在今平壤以南,一在南一在北,王氏高丽占据平壤以北是后来的事情,全部占有半岛鸭绿江以东和图们江以南地区则是14世纪末叶,但此时王氏高丽已经为李朝取代,因而在统治区域上两个高丽也难以构成继承关系。
王氏高丽立国于高句丽灭亡250多年之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亡了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高氏高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最初为西汉玄菟郡高句丽管辖,后逐渐强盛,但并未断绝和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进入隋唐时期后,因其不遵从隋唐两朝诏令,不断扩张,并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结果导致隋唐两朝的征讨。公元668年,高氏高丽终于为唐朝统一。高氏高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辖,几十年后有一些辖境为我国历史上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占据,一些划归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政权新罗,一些仍由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族则绝大部分被唐朝迁徙到中国内地,后和汉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族之中,其王族后也绝嗣,立国7个世纪之久的高氏高丽最终消失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而王氏高丽立国于高氏高丽灭亡250多年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其疆土发展为现在的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和韩国,人民发展为现在的朝鲜族和韩族。
高句丽壁画三、辖境内民族构成不同
韩国《文化日报》报道称,韩国文化遗产厅国际交流课课长李京勋15日表示,中国国家文物局最近向文化遗产厅厅长李健茂致函说,已核实了被盗掘的中国集安市高句丽古墓群第一号墓第3室壁画流入韩国,并向韩国提出了返还要求。中国当局表示,盗窃多幅古墓壁画的3名盗掘者于2003年依法被判处死刑。罪犯一致供认是接受了韩国古美术协会高级负责人的委托,进行了犯罪活动,那些壁画已流入韩国。中国表示,根据国际公约,希望韩国方面予以合作,以便高句丽古墓壁画恢复原貌,成为能够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遗产。李京勋还透露,目前尚未具体证明高句丽壁画就在韩国。
5.朝鲜人自己以前也不认为是高句丽后裔。建立王氏高丽的王建在临终前的“十训录”中称自己建国“赖三韩山川庇佑”,可见自认为是三韩后裔,不是高句丽人。在文化传承上,王氏高丽直到今日朝鲜族继承了高句丽很多,但日本继承中国文化也很多,不能说中国历史就是日本历史。
因此,王氏高丽并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汉代兴起于朝鲜半岛的马韩、辰韩、弁韩发展为新罗、百济;百济为唐朝灭亡,新罗又为王氏高丽取代;后来李氏朝鲜取代王氏高丽,最终发展为近代韩国与现在的朝鲜半岛南北朝。这些政权的疆域从来就没有超出过朝鲜半岛及其附属岛屿。
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名为高丽的政权。一是立国于公元前37年,在我国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出现的名为“高句丽”的地方政权,我国史书也称之为“高丽”。另一个立国于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也名为“高丽”。为将其区分,学界一般以“高氏高丽”称呼前者,因为其统治者姓高;以“王氏高丽”称呼后者,因为其统治者姓王。因为两个政权都名为高丽,后人或以为二者有前后相继的关系,或将其混为一体,致使人们对高句丽历史的认识产生极度混乱,而实际上二者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政权,主要体现在:
集安高句丽壁画,不仅内容丰富,色彩鲜艳,技巧高超,同时自成体系,有一个从早期、中期到晚期的发展过程,充分显示出它的艺术价值。除壁画数量上不如敦煌之外,在绘画内容、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绘画技巧和绘画材料上,都不在敦煌之下,谈及中国古代壁画艺术时,如果说,“西北有敦煌,东北有集安”,这样评价并不过分。虽然韩国政府对返还文物不置可否,但韩国网民却对中国的要求不解。有韩国网民称“高句丽文化怎么会成为中国文化呢”?更有韩国媒体认为,中国要求返还高句丽壁画是由于韩国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世界日报》称,9月28日MBC电视台播出了讨论高句丽壁画失窃问题专题。节目标题为“消失的高句丽壁画”,称中国吉林高句丽壁画失窃事件背后主谋是韩国人,目前失窃壁画流入韩国。网民“kdpa”称,就算有人偷盗高句丽壁画运到韩国,为了国家利益,MBC电视台也不应该播出壁画相关节目。
二、统辖区域不同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的,《宋史》则是“王建承高氏之位 ”一语的始作俑者。这三部史书的记载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几部史书。《明史》则较前几史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为对明王朝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不仅承袭了上述错误,而且为李氏朝鲜政权的沿革作出了一个完整但是错误的交代,将属于中国历史的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四郡、高句丽都纳入到了朝鲜史中。其结果不仅“高丽”这一我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号,为源出于三韩的新罗的继承者王氏政权冒名顶替,而且作为王氏政权继承者的李朝,又将箕子朝鲜所用的“朝鲜”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据12月16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中国发现上世纪90年代末被盗掘的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古墓壁画流入韩国,向韩国政府提出了返还该文物的要求。韩国网民对于中国的正当要求表现出了过激反应,一网民甚至称,“中国要壁画,我们就要高句丽以前的土地”。
高句丽壁画高句丽古墓壁画,早期具有鲜明的魏晋风格,如安岳3号墓墓主冬寿头上所戴之冠,即为汉画像石中常见的冠;五盔坟4号墓中的一人,身上服饰,头上所戴明显的魏晋时的漆纱笼冠,与中原无异。中后期则渐趋本土化,从壁画中的服饰,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一点。
4.在高句丽灭亡后250年,新罗人的大将王建弑主自立,建立了王氏高丽政权。之所以叫高丽,是新罗曾经臣服于高句丽,自居为高句丽继承者。但是,新罗人是朝鲜半岛上的三韩人(马韩、弁韩、辰韩)的后裔,与夫馀人的高句丽没有血缘关系,有高句丽人融入其中,不等于就是高句丽人。王氏高丽为李氏朝鲜取代,李氏朝鲜臣服于中国,自称“中国孝子”(朝鲜《宣祖本纪》37),明清都是如此,直到1910年日韩合并,李氏朝鲜灭亡。李氏朝鲜是南北朝鲜的前身。无论王氏高丽还是李氏朝鲜,领土都不出朝鲜半岛。
高句丽壁画韩国文化遗产厅已经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与韩国警察厅合作弄清楚壁画是否在韩国,追查相关涉案人员。文化遗产厅相关负责人说,既然中国政府提出了要求,韩国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先对此展开调查,然后拟定具体的应对方案
6.人们之所以将王氏高丽错误地看作是高句丽的继承者,和我国的史书记载有一定关系。我国古代将高句丽简称为高丽。高句丽又称为“高氏高丽”。宋代以前,史书对高句丽的历史定位是准确的,由于战乱导致的文献失散及王氏高丽的误导等原因,到了宋代之后史书的记载开始出现了混乱,乃至明显的错误。
高句丽古墓群第一号墓第3室壁画
高句丽壁画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