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文献史料部分和作品观摩,共展出中国画、书法、版画等作品计五十余件。着重反映以赖少其为代表的党的文艺干部团结黄宾虹、林风眠、傅抱石、刘海粟、吴湖帆、唐云等老一辈艺术家为解放初期上海文化事业发展,特别是上海中国画院的筹备工作所做出的贡献。
但无论如何吕佩尔茨来中国晚了,他的表现主义在上世纪80、 90年代对中国的影响很大,时隔30年当中国艺术家真的看到吕佩尔茨原作之时,中国艺术已非当时模样。(文/小松)
展期:2017年9月14日-2018年1月14日
展期:2017年9月27日—11月26日
周韶华,《楚天听雨》,纸本水墨,68cm×136cm,2005地点:朵云艺术馆
纸寿千年——韩纸精品展
地点:国家博物馆
年轻艺术家行为作品展期:2017年9月15日起
文心雕龙——上海山水画邀请展
展览主办方认为,上海画家的群体中对于艺术本体探索的深度与卓然独立的态度似更加明显,江南文脉一直在地下蔓延生根,直到当下。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也可以理解何以上海一直会出现极具开放视野的艺术家,但同时不断出现重视文脉笔墨与心灵深度的艺术大家——与一些地区的艺术喧嚣与夸张不同,当下的不少上海艺术家们依然存留着属于江南特有的内敛与矜持。

地点:徐汇艺术馆
点评:这次展览完全是现实版的《权力的游戏》。西塞亚游牧民族骁勇好战,与电视剧里的多斯拉克人几乎雷同。战争中群雄割据,英雄辈出,也和剧中的版图和人物设定十分类似。既有古老的历史,又有当下的热度,这次展览无疑是好看的。但这次展览挖掘得还不够深入,除了了解西塞亚人的风俗,抛掉“他们是野蛮人”的僵化偏见外,没有更多信息。
地点:苏州博物馆
薛邃的中国画既来源于禀赋的悟性又刻意于毅力的自我奋勉,加上对造化心智的互为参化,把直接的觉知,用想象衍化转变在意识空间,用感情来驾驭造型的笔墨。
动物寓言集 BESTIARY
此次展览不仅展出西塞亚人当时使用的皮质马鞍、刺绣花毯、毡毛服装,还复原了埋葬死者的坟墓、超大号棺木和吸食大麻的帐篷等。值得一提的是,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春之祭》的舞台布景就包含有画着塞西亚人坟墓的绘画,他们狂风骤雨般跌宕的往事,成为这部芭蕾舞剧的主要灵感。此外,由于他们为墓葬马匹设计精美的铠甲和头盔,并将马匹与死者一起安葬,可以推测希腊神话中的半人马形象便是由此而来。超大号的棺木则寄托了当时西塞亚人对超人、巨人的想象,与古希腊神话的半神不谋而合。
地点: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
本次展览分为2个展厅,扶梯而上,向右呈现的中国第一代留法艺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潘玉良和他们之后的留法的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程抱一的作品。向左则是当下留法的年轻人活泼、多样的作品。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展览,截取中国艺术家留法百年历史的两端,呈现跨越东西方百年留法艺术之流变。
地点:中华艺术宫




湖上有奇峰: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特展

展期:2017年9月21日-11月26日
双人扇舞,潘玉良,53X65cm,油画,1955展期:2017年9月15日—10月20日
秦汉文明展


地点:梅尔尼科夫美术馆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