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和人是分离的个体,而是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集群。
园林是人理想的生活空间,它体现了人对精神和物质生活的追求。本届公共艺术展邀请沈瑞筠担任策展人,以中国园林为出发点进行策展,通过遍布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南北区的七组户外当代艺术作品及临时公共建筑空间,在5月5日到8月5日为期三个月的展期中,结合论坛、分享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邀请艺术家、建筑师、学者、园区入驻机构和游人一起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以及现代中国人特有的生活价值观。
艺术家杨诘苍
艺术家萧昱
参加开幕式嘉宾合影
在《圆·林》作品空间中举行媒体发布会
园林是融诗、书、画一体的立体空间,展览邀请旅法艺术家杨诘苍,把他以传统笔墨描绘的超现实图景的中国画转化成建筑外墙的壁画,体量的改变使得杨诘苍描绘的当代水墨画变成人们生活的背景,成为了真实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了观众在园区中暂时离开忙碌现实,灵魂出窍的指引。
何健翔 He Jianxiang
从中国传统文化切入策展
Opening Ceremony:May 5, 2018
Duration:May 5, 2018 - August 5, 2018
杨诘苍 Yang Jiecang
杨诘苍作品《Everything is ok》
在长达三个月的展览期间,《圆·林》也将由此最大程度发挥公共空间的作用所在,增加公众与艺术的互动性。
对于一场公共艺术展而言,艺术作品的公共性可谓至关重要。在5月5日展览开幕当天,主办方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盛情邀请公众一齐参与,与艺术家尹秀珍、杨心广一起,共同完成《种植2018》、《小路》两项公共艺术作品。
稳定而厚实的前工业建造散漫而多向地布织于C2广场上,建筑师何健翔采用简单的材料,纯粹通过物的搭建,营造出与园区周边环境截然不同的新亭园,新亭园的上与下、围与透,在这个后工业场地上筑起一道新的景园空间叙事。同时,新亭园的内亭作为主要的艺术讨论区和讲堂,每个周末,通过分享随园食谱、乐谱、随园书单、衣单等等活动,让园区入驻机构走出自己的空间,在这里讲述自己的行业理想,和观众共同交流衣食住行用的高境界追求,以及探讨传统文化和当代技术结合的可能性。
艺术家王思顺
何健翔作品《圆林》
现在观众在热情地参与艺术家杨心广的行为艺术项目
在策展人沈瑞筠看来,中国园林的营造体现一种立体的时空关系和整体布局的思想,“春夏秋冬皆有景,阴晴雨雪俱成趣”,建筑、山石、水系、植物和人不是分离的个体,而是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集群。所有的这些无处不体现一种运动变化,虚实相生的世界观,以及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环境的恶化、人的异化、精神依托缺失等问题,都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生活以及人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沈瑞筠如是说。
艺术家尹秀珍
艺术家杨心广带领观众进行行为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