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在沈阳召开,虽然当时已经开始改革开放,但文化思想还没有完全解禁,不论是艺术风格探索、艺术观念更新,还是创作自由,都有一定的框框。同时举办的研讨会上,作者发言也小心谨慎。“当时这些创作者只注重主题,但是对于如何用合适的形式来表达这个主题则不够重视,所有的作品基本都一样,概念化、公式化,千人一面,这是第六届全国美展油画展最大的问题。”
闻立鹏 激情岁月 布面油画 77×116cm 2008年
父亲影响我一生,王式廓、罗工柳带我“入门”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油画创作思路相对比较窄,所有人都是用写实主义的手法画相近的题材。虽然大家都在用心去画,也诞生了一批好作品,但从艺术角度来看,缺乏多样化,艺术创作被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
闻立鹏,1931年生,湖北浠水人。受家庭影响从小喜欢艺术,1947年入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北方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受教于罗工柳、王式廓等先生,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班并留校任教。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顾问、研究员。
你是否还记得油画作品《红烛颂》中的闻一多先生?画面中,成千上万支正在燃烧的红烛和熊熊烈火构成了一个悲壮的场面,展现出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革命情怀,令人过目难忘,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画中的经典之作。这幅作品是由闻一多先生之子闻立鹏创作,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谈油画发展:
【艺术家简介】
不仅是《红烛颂》,父亲闻一多特殊的命运轨迹,直接给了闻立鹏很深的心灵影响。他多数作品的颜色是浓烈的,这是一种热血的激情。红色的涂抹,黑白的反差,大悲悯与大情怀相互融合,造成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是革命题材人物画还是风景画,崇高壮美可以说是闻立鹏作品的真实写照。
闻一多先生被暗杀之后,闻立鹏和家里人一起去了解放区,由于年纪还小,组织上安排他到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学习。“我哥哥喜欢画画,我父亲经常也会画一些速写,我看了之后觉得十分有趣,可以算说从小就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于是,闻立鹏在北方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迈出了自己绘画人生的第一步。当时的院长是光未然,美术系教学主要由王式廓、罗工柳负责。虽然都是名师,但是闻立鹏在学校进行专业学习的时间并不多。“当时进入学校没几天,就和其他同学一起去农村参加了‘土地改革’,一去就是半年。当时大学教学是解放战争时期,学校倡导在革命实践中进行锻炼和学习。在专业上只是画了一些速写,了解了一些绘画的基础知识。”
近期,记者前往北京对闻立鹏进行了专访,如同画面中的激情澎湃,86岁高龄的他依旧精神健硕。在和记者交流的过程中,闻立鹏的回答直接、朴实,如同他的作品一样,令人感受到一种真挚的情感,往事就此一幕幕浮现……
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30周年,1978年的时候,闻立鹏开始构思《红烛颂》的创作。“其实自己学了绘画以后,就一直想画我父亲,但是总觉得自己的火候和功力还不够,这时候,我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