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做不好就是建筑垃圾,我要力争使自己的作品不要成为建筑垃圾。我就想创作一批纯艺术的作品。”言谈中,鲁忠周道出了自己“练内功”的原因。他明白搞艺术创作,经常参与到自己陌生的商业性招投标活动中,势必影响自己创作的思维及时间,不值得。为避免纯朴的泥塑文化过度商业化,鲁忠周多次拒绝商业化的泥塑作品创作,专心打造河西泥塑博物馆。一晃三四年过去了,鲁忠周在没有一分钱收入的情况下,依然执着地坚守着他的创作目标。
这是鲁忠周的第一个大项目,也是他干得最投入最尽兴的一组得意之作。自此,鲁忠周的活接踵而至。他陆续为内蒙古额济纳旗中学制作了玻璃钢雕塑《孔子》,高6米;《学子问天》,高13米,安装用了两部吊车,20多天才装好。为甘肃肃南县中学制作了《孔子》,高6米;现代雕塑《腾飞》、浮雕墙《立志报国》。为高台县教育系统做了几十件,十几组……

鲁忠周生于1955年,由于兄妹众多,1969年小学上完便辍学了,给生产队放羊挣工分。1976年开始只身前往新疆阿勒泰,在福海县灌区工程指挥部找到一份开推土机的工作。鲁忠周自小就对泥土感兴趣,爱捏爱玩泥巴。新疆工作期间,鲁忠周遇到了一位来自陕西户县名叫李建国的美术老师,他从西安美院毕业后在新疆一所学校教学。起初,鲁忠周只是跟随李建国学油画,可久而久之,李建国发现鲁忠周对泥巴的感悟性极强,就建议鲁忠周学泥塑。自此,鲁忠周就走上了泥塑的道路。推土机挖出的黏土就地取材,变成了他创作的原料。只要一有空闲,鲁忠周就捏个不停。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