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元旦里,一个油画展,20位油画家,笔笔流淌南阳韵,浓浓都是家乡情—— 画布上,用色彩构筑南阳)
南阳晚报记者 李 萍 文/图
悠远的意境,绚丽或素雅的色彩,细腻或粗放的刻画,这些植根于南阳大地并书写着大美南阳的作品如此引人注目,也许是因为,当一个个我们所熟悉的地方或了解的场景幻化为画布上唯美的风景时,徜徉其间,一颗心难免会随着这些作品飞向更远的地方。南阳油画院院长袁德普说,本次油画展是南阳油画院第五届展览,参展的是南阳最具实力的画家,“我们也试图通过这些作品来表达一种诉求,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去力求创新。同时,这些作品关注大美南阳、接近生活,因为只有热爱生命、关注现实、贴近自然,才能远离苍白与概念,只有发自艺术家心灵的感动,才能真正地感染人。”
“远古的南阳系列”之帝玉女 孙保瑞
复苏 袁德普
同样是乡村雪景,袁德普重在《初春》,白雪尚掩映在地头路旁,田地里的麦苗已在雪水滋润下生机勃然一派绿意。孙宝涛重在画《家乡的记忆》,老屋,乡树,石凳上的挎筐,雪地啄食的家鸡,笔触所及处,是游子心中难忘的乡愁。孙保瑞把目光投向南阳北郊有着悠远历史的黄背草,满眼黄绿色苍劲刚健,带着一种坚韧遍地铺开,让苍茫的远山都成了它的背景;他更把色彩涂向三皇五帝的南阳,他的“远古的南阳系列”之帝玉女,历史的深远,玉女的雍容,远古的苍茫都在这色彩中走出……李耕笔下的《医圣祠古柏》,树干笔直,苍劲古拙,稀疏的枝叶透出一股饱经岁月的沧桑。宋广志的画中,有民主巷的老房、解放路的梧桐、和平街的市井生活气息,让老城区街巷风情扑面而来。唐建中的《石韵》,有汉画像石与现实的连接;姬准的《潦河坡断桥》和《潦河坡斜阳》,是家乡乡野的清寂底色;而杨宝玉的《风景》中质朴苍茫的土地,拉着农车的老牛,赶着羊群的老人,起伏连绵的沟壑,田间收获过后的庄稼茬子,有一种地老天荒的无垠感……还有诸多人物与风景写生,也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不由一再驻足,王文军的《憩》、春雨的《午后》、张建林的《庄稼地》、杨金鹏的《雨刮器》等等,总会让你想起一个熟悉的场景,让你想起几个熟悉或曾相遇过的人……
老城区民主巷 宋广志
家乡的回忆 孙宝涛
深入一幅幅油画作品中,品味着油画家们深融于作品中的对家乡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情感,不由流连忘返。南阳市美协副主席郝延康对此也感受颇深,他说,这些年来,油画创作在南阳得到了蓬勃发展,此次展览就充分展示了南阳油画界的实力和潜力,“从南阳油画的创作整体来看,注重写生、创新意识也很强;从南阳油画创作群体来看,一是年轻人多,二是院校生多,后起力量不可低估,油画创作前景令人鼓舞和期待。”
医圣祠古柏 李 耕
石韵系列·回望 唐建中
在人头攒动的展厅里,几乎所有参观者的眼前都不禁一亮,虽然展出的油画作品风格各异、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各有所长,但大部分都在静静诉说着南阳浓郁的风土人情、深厚的历史人文风景,让观众们在欣赏作者精湛的绘画艺术技艺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心中对家乡对大美南阳的热爱。
充满乡愁记忆的村落,南阳远古的回忆,白雪覆盖的麦地,长着大树的老巷,斜阳笼罩下苍茫的原野……这个元旦,市体育场南阳艺术馆内,南阳油画院举办了一个油画展。60余幅作品,汇集了袁德普、孙保瑞、仵俊、宋广志、孙宝涛、李耕等老中青三代最具影响力的20位南阳油画家作品,是一次南阳油画实力和水平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检阅。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