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朱伟[艺术家]
在经过多年的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民族与国际等理论纷争和艺术实践之后,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比较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文化困境与机遇。他们以当代的文化观点来审视民族文化传统,仍然孜孜探索着工笔传统人物绘画和宗教绘画语言来表现当代生活的可能性,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与思考,他们各自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感觉,并参照工笔的艺术语言打开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可以说,朱伟是第一位将工笔画手法引进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他在水墨、版画、雕塑等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在二十年前,当大量的中国新锐艺术家用油画来做“政治波普”和“讽刺现实主义”作品时,他便开始探索传统的工笔画来表现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的可能性,完成了有代表性的系列作品。他的作品反映了他作为六十年代出生于北京的军人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对政治激流中的人性的思考。他的作品已经与传统的工笔水墨画产生了巨大的差距,但在设色、勾勒、晕染等技术层面保持了基本的特征。他作品的传统语言与当代政治生活图景之间的反差使作品获得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今日美术馆2009年《中国当代水墨展-水色》展览画册前言。
影响/朱伟[艺术家]
现在居住和生活在北京。
朱伟的水墨采用没骨工笔画法,笔墨承继了明清工笔人物画,气息有八大的桀骜不驯,画中的人物显得拙朴而戏谑,相对于那种力图引入西方观念来反拨中国画僵死状态的激进做法,朱伟认为根本就不需要发明新的语言,而是将先人的笔墨用于表达当代题材就已经足够,他在当代生活叙事方面极具创造力,不止于敏锐地捕捉世态的变迁,而且在画面里营造出古今叠映的空间,颇具超现实主义或魔幻现实主义的意味,而这实质上要归之于画家的现实感悟能力在历史意识方面的纵深,“他坚定地认为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可以在传统中找到原型,这成为他援引古典的思想基础,而这也的确是历史与当下的本来联系。”这种叙事带有“图象证史”的热情,只是在类型上更近于正史之外的稗史与章回体演义,或者,他就像一位说书人,以夸张而幽默的口吻,转述着现实中的街谈巷议与风俗故事,一如他自己所言,“我画我的世界,我自己的经历,你只要睁眼看看北京的任何一条街道,看看报纸,看看电视,就会发现我画的全都是那儿的东西。”② 一度有论者将之归于当时盛行的“政治波普”群体中,但是,相对于那种以二元对抗立场对集体经验所做的符号化截取,他的表述来得更为个人化,更富于日常现实感,也更具有宿命论前提之下的忧郁的张力与自我疏导意识,由此构成了一种人性化的具体关怀与写照。
朱伟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极少数以水墨画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使用传统工笔手法来表现社会批判题材,画风清晰而充满视觉张力,从他的水墨画中延伸出来的雕塑和版画作品也秉承了他传统和现代揉和的一贯风格。
朱伟的水墨画有一个强烈的个人主义的品质,总是能够以他自己独特的视角悄悄变换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观点,自由地穿越童年梦幻与现实之间的界限。虽使用的是传统媒介,但他独辟蹊径而自成一体。其笔下人物除自嘲的疑虑,家常、荒谬、麻木的熟悉气味外,更传达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而温暖的人性光芒。朱伟被称为“第一位将工笔画手法引进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
朱伟以他的水墨画作为主打,又创作了数量不低的雕塑和版画。朱伟的水墨画放在任何场合都可以一眼认出,说明一点,无论从图式到表现性,他都实际地发挥了水墨画表现力的边界效应,可以说,水墨画在他手里,已经不是一个画种,而是得心应手的母语,他将他的母语发挥到了极致。
艺术成就/朱伟[艺术家]
水墨《北京故事系列》、《中国日记系列》、《乌托邦系列》、《开春图系列》、《水墨研究课徒系列》等。
尽管他的个性是含蓄而内敛的,但在艺术上却像一个冲锋陷阵的斗士,他的某些代表作已是这个时代的经典,具有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
1966年出生于北京,先后就学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自1993年开始以中国水墨画在国际大型展览露面,在世界各地举办多次个人展览。先后出版八种不同版本的个人绘画专集、回顾专集,其作品被国内外二十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