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泽的创作一直保持着紧随时代的艺术热情和真诚描绘历史的责任感,此次展览分为六个章节:一、中大学子;三、我的家;四、主题创作;五、步履不停;六、九零颂。展览选取戴泽先生各时期代表作170余件,结合日记、手稿、信札、照片等历史文献,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以时间轴与主题线索交汇并行的模式,完整呈现了戴泽先生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历程。
4月20日,“戴泽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作为徐悲鸿在中央美院时的得意门生和助教,戴泽是徐悲鸿美术教育学派中最资深的艺术大家之一。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北京靳尚谊基金会主办。
戴泽《大泽乡起义》,320×199cm,布面油画,1971年
四、主题创作
戴泽《韦启美像》,35.6cm×31.3cm,纸本水墨素描,1945年
开幕式现场
五、步履不停
原标题:【雅昌快讯】戴泽艺术展亮相国家博物馆 这是一位96岁艺术家笔下的“朴素”
一、中大学子
戴泽《画家徐悲鸿》,121×152cm,布面油画,1978年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徐里
此次展览正逢中央美院建校100周年纪念,戴泽先生已是96岁高龄。戴泽先生一生勤勉创作,为人低调,从未举办过大型展览。此次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戴泽艺术展”是对其数十年艺术生涯的首次学术梳理和全面系统回顾。
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谈到:“戴先生是我的老师,他在中大的时候徐悲鸿很喜欢他,他的素描基础非常好。他的作品和厚实、朴素。所谓创新就是每个人有风格,这不是教出来的,是天生的他的个性在画面上的一种表现。戴先生是非常朴素的一个人,所以戴先生的画有着他朴素的风格,跟别人不一样。”
戴泽《汉口码头》,27cm×37.5cm,纸本水彩,1946年
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在致辞中谈到:“戴泽先生一向注重观察和感受生活,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积累,形成构思、构图与造型。他长期勤于素描速写,在油画造型上体理出扎实精湛的基本功。同时,他极为朴素的情怀又使他的笔下的人物形象与画面意境都显现出朴素的艺术气质,或者说充满天然的个性气质。戴泽先生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辈,一直以来极为关切学院事业的发展,也关心着艺术后学的成长。在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周年的日子里,述往事,思来者,知前路,最是校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