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东参展画作 刘雷/摄
南方网讯(记者邹长森 通讯员马漫漫)4月20日,郑幼林、虞汉炎、梁明明、刘思东四位同窗画家的画展在高剑父纪念馆开幕。此次画展共展出40幅画作,以不同的艺术语言,一心向虚,尽心体道。
高剑父纪念馆馆长李琰评价,此次展览虽然有油画和中国画,但有个共性,那就是四位画家都在尝试粉碎具象,以实求虚,体现了这一代艺术家对生命原初的哲学意义的探索。
著名画家许固令先生与大家交流。刘雷/摄
据了解,四位画家均毕业于广美,在美术绘画上均有各自成就,此次联合举办画展,彰显同窗情谊的同时又把臂为艺携手而行。郑幼林、虞汉炎、梁明明和刘思东均为1983年入读广州美术学院师范系,彼时师范系刚成立,而著名画家张弘则是他们当时的第一任班主任。
“这个班是我带的第一个班,所以大家很熟悉,哪怕三十年不见面,都能叫出名字。”在画展现场,张弘回忆了当年和四位画家亦师亦友的时光。张弘称,郑幼林当时是班长,写实基础很强,教学上很严谨,作品逐渐向虚发展。梁明明则是班上造型基础最好的,毕业后她从事美术教育20多年,六年前去了美国,成为自由艺术家。而刘思东则是“艺二代”,“他父亲刘济荣是我的老师,当时以为艺二代会不好教,但刘思东上学时很认真,跟同学关系很好。当时很低调,没想到现在在画坛很活跃,他的作品越来越意象。”
据悉,本次《向虚》画展的四位画家共展出作品40幅,以不同的艺术语言,一心向虚,尽心体道。著名画家许固令在画展现场表示,这四位画家都经过正规的美术教育,也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如今由实向虚,是对自己原有符号的打破,是一种勇于创新,“在我看来,这些作品是很前卫的。”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正天在现场说,中国人有用毛笔创作的强项,有“向虚”的强项,“向虚”是值得深入探讨和发扬的。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