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以来的西方造型体系、现实主义的语言表征方式成为构建中国百年雕塑的基础元素。就这个意义而言,它的存在和主导价值也促使中国文化崛起以及中国艺术家对本土文化作出价值判断,并从传统中吸取养分,寻求精神,在本土化的语序中建立自身的文化逻辑。比如,艺术家对宇宙观的表达就彰显了都市化进程中生态面貌的转型与现代人生活场域、生存现状的描述。此外,我们还从新时代的雕塑艺术中找到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新型的、可以使当代人在技术层面上共享的表述方式,艺术家们正是通过多元化的创造手段构筑了与公众的交流链接。
2008年,在首届全国城市雕塑高层论坛上,新一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首倡“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2010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委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国雕塑院组织开展的“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揭晓,《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大型雕塑》等60个城市雕塑项目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丰收门》雕塑等40个项目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提名奖”。这一重大评选在文化上引领了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的新方向。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