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听众朋友们,你们好!不久前美国弗吉尼亚州南部的比奇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海王节活动。在活动上,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像英雄一般被当地群众欢呼拥戴;该市还把每年的9月25日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雕塑家张聪日”。张聪是谁?为什么受到当地美国人民的如此欢迎?下面请听我台驻美国记者许钦铎发回的录音报道《海王神铜雕像的诞生见证中美人民友谊》。
弗吉尼亚州南部的比奇市是个临海城市,30多年来每年都在9月份举行海神节,庆祝丰收,祈求祝福。这个节日为美国东海岸最大的节日之一。近年来,当地人们一直希望建造一座海王神的塑像,使得人们过节时有个更加具体的形象并进而成为这个城市的标志。最终当地人通过一家华裔经营的长青实业集团公司找到了中国艺术家张聪。
张聪接到这个项目时,非常兴奋。
“当时非常感兴趣,因为是国外雕塑,要出国门的东西,很有意思。另外,要求铸造的,因为是铸造铜的东西,只要是铸造的作品,就是万古千秋的,那是历史的见证。作为一个艺术家,这是很幸运的事情。”
用张聪的话说,看到这个雕塑设计时,就有一种本能的冲动,就像记者遇到重大新闻一样。在真正开始制作时,张聪主张把原来设计的4.5米高的雕塑增加到5米多。张聪认为,原来的高度还不能充分显示海神王的张力。另外,由于雕像要安装在海滩上,背靠大海,背景十分广阔,如果铜像不够高大宏伟,可能会减弱海王神的形象。
美方设计同意张聪的建议。但是,由于塑像增高,再加上2005年铜价大幅上涨,最终使得造价远远超过预算。在这种情况下,张聪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承诺的遵守,决定继续完成这个作品。他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了进去。幸运的是,美国长青公司同意提供财政支持。
张聪在此期间夜以继日地工作,无法照顾自己的家人,妻子无法理解。这时父亲又查出癌症晚期。
“没办法,孩子那么小。她带不了。她已经熬了六七个月了。到春节了,她说‘你还回不了家。我自己回娘家去。’我父亲当时癌症已经查出来”。
但是,面对经济和亲情的压力,张聪没有放弃。他要完成这件艺术品,履行自己的许诺。张聪带领40多位工匠,每天工作14到16个小时,历时14个月终于完成了这件通常需要数年才能完成的作品。
铜像受到比奇市人民广泛的喜爱。在他们后来听说了张聪的故事后,更是为这位中国艺术家执着的工作精神和对艺术的热爱所感动。比奇市海岸培训技术公司老板保罗·迈克尔斯决定自己投资拍摄这项近乎传奇的事件。他这样描述比奇市人民对张聪的肯定和尊敬。
“比奇市人民自发组织捐款给张聪,并邀请他从中国来到美国参加他们的海神节。华人组织‘百人会’也给张聪发奖。比奇市市长也决定把海神节的一天命名为‘雕塑家张聪日。’”
负责在中间联络的美国长青实业集团的副董事长徐永捷这样评论整个事件。
“影响里是巨大的。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件事情使得中美两国人民走到一起。”
张聪说,自己当时工作时近乎颠狂,每天仅有3-4个小时的睡眠。他曾经连续一个月没有时间洗澡。完工后,自己体重下降15公斤。之后的三个月时间里,他觉得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完全被掏空了,躺在床上不愿动弹,走路都摇摇晃晃。但是当他知道自己的作品被海滩市人民所喜欢,他说自己非常开心。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