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是中国陶瓷史上绕不过去的一环。肇始于唐代的青花瓷,在元朝确立了形制并马上达到了顶峰。元青花以其大气浑厚的造型与明艳夺人的色彩成为青花瓷不可逾越的丰碑,光照后世。
据拍卖方伦敦佳士得拍卖行透露,这件瓷罐的收藏者是名荷兰人,其曾祖父范赫默特男爵曾在海军服役,于1913年到1923年期间被派驻北京。而在拍卖会上买下“鬼谷子下山”图罐的则是英国顶级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凯纳齐。
元代虽然国土幅员辽阔,横跨欧亚大陆,号称“大哉乾元”“四海声威”,但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不足百年。“至正型”瓷器被视为元青花标型器,而至正这一元代年号指代的时间只有短短30多年,所以元青花的存世数量少之又少,普遍认为不超过400件,其中的精品更是凤毛麟角。
苏麻离青具体产自何处,众说不一。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横跨亚欧大陆的中外贸易繁荣昌盛。路连接的是两端,有东西运出去,自然也有东西运回来,其中就有苏麻离青料。有研究者经过实地考察和探访,认为苏麻离青的古代产地是伊朗德黑兰以南400公里的卡尚山区。
绘制有通俗故事的元青花,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涉及战争、民族融合等历史题材,除前文提到的“鬼谷子下山”图罐、“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还有1956年出土于湖南常德的“蒙恬将军图”玉壶春瓶,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公”罐等。另一类则是戏曲、小说等民间故事题材,如存于私人藏家手中的“王实甫《西厢记》焚香一景”罐,又如裴格瑟斯基金会藏“《三国演义》三顾茅庐”罐。而藏于日本出光美术馆的“昭君出塞”罐经考证,取自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
纵观中国历史,元之前的朝代,很难接受如此张扬的蓝色,比起宋瓷的安静文雅,元青花的美丽是另一个极端,它大胆而热情,似乎一夜之间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另一种美学情趣。
青花里的元杂剧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