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华牧,这位出生于著名侨乡——广东台山的画家,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位“失踪”的先驱者,至今极少有人了解和看过他的作品。1956年,画家谭华牧从澳门回到广州定居,他的最后二十年在这个南方城市度过。本次画展将以这些“画日记”为线索,回顾这位现代艺术家的画业。
展期:2018年3月27日—7月29日
地点: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
通过法国卢浮宫(Musée du Louvre)的共计约110件肖像藏品,本展探索肖像在人类社会中承担的角色与作用,思考其表现手法的特质,揭开平易而又深奥的肖像艺术的魅力。
展期:2018年5月19日—待定
地点: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展期:2018年5月26日—6月30日
地点:浙江美术馆

地点:故宫博物院

地点:上海明圆美术馆
卓别林是谁?他关注这个世界的哪些东西,它们又如何影响了他的艺术?他试图向我们传达什么?这个世界,尤其是他所处那个年代的艺术家是如何看待他以及“流浪汉”这个形象的?现代艺术家又是如何理解他的?全球首档回顾展 “查理卓别林:卓眼视界”即将带着这些问题,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卓别林及其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探讨其所具备的人文精神,展现这些人物的现代性,同时研究摄影图像在艺术家走向传奇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名艺术家的产生: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馆藏展
潘多拉的盒子:两依藏20世纪欧洲化妆盒手袋艺术展
地点:上海博物馆第二展厅
叶浅予是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一生关注时代、民族命运及生活。其成就尤以漫画、中国画和速写为最。他的艺术生涯以速写贯穿一生,既宜于其创作,又自成一家风貌,将鲜活的生活场景和情态表达得酣畅淋漓。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基于馆藏叶浅予中国画作品策划的艺术专题展,展览分为“赞歌”“宝库”“舞步”三个单元,由此呈现叶浅予的“民族学”世界。

主讲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 张春长
展期:2018年6月8日— 7月22日
展期:2018年6月8日—10月7日



地点:上海宝龙美术馆
“穆夏——欧洲新艺术运动瑰宝”展是南京博物院在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向观众的“献礼”。展览分为“海报艺术风尚”、“民族宗教情怀”两部分,依循穆夏的生活变迁与艺术发展脉络及新艺术运动所波及的领域,从绘画、雕塑、海报、家具、首饰等角度,展出绘画、雕塑、玻璃、金属装饰和家具等184件(套),全面阐释了穆夏的美学风格与新艺术运动带来的影响。
上海

展期:2018年4月25日—7月8日
展期:2018年4月26日—7月29日
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展(1700-1980)

为纪念《格尔尼卡》创作80周年,巴黎毕加索博物馆与马德里索菲娅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共同举办本次展览,辅以大量珍贵史料,为参观者解读这幅油画,呈现毕加索的政治参与。
巨匠
之路:法国安格尔博物馆藏品展
惊鸿雅观——旅日艺术家尉涧松高温窑变瓷艺展
地点: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地点:刘海粟美术馆2号厅
展期:2018年5月22日—5月31日
地点: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穆夏——欧洲新艺术运动瑰宝
西山永定河与大运河文化带视角中的颐和园历史文化
本次展览展出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雕塑作品、手稿,以及馆藏雅典帕特农神庙(Parthenon)雕塑,呈现古希腊艺术对罗丹创作的影响。
地点:上海新虹艺术馆(天山西路2965弄)
展期:2018年5月18日—8月19日
本次展览将借助装置、影像、声音、影子剧场,引发参观者从视觉、听觉到心理的情感联系,对个体在日常和历史事件中不可预测的际遇进行追问。展厅中将出现的近十吨衣服、上百个婴儿和老人的面部照片以及回响着的成千上万人的心跳频率,都是承载个人生活经验和群体历史的一方“忆所”。
这是继去年《西游志》展览后,该馆公益策展计划“亚洲当代风景系列展览”的又一场新锐艺术家作品展示。两位艺术家塔耶巴波更丽琵和马部布尔拉赫曼,是一对来自孟加拉国的夫妻,展览展出了包括雕塑、视频装置、布面油画、铅笔纸本、版画等多种材质的近40件艺术作品,反映和反思了当代人对自我身份的探索与认识,抗拒与恐惧。

地点:卢浮宫(拿破仑大厅)
地点:余德耀美术馆
东京


巴黎
展期:2018年6月16日—9月9日

上海中国书法院经过10年的酝酿、协调,正式落户闵行区新虹艺术馆。由上海中国书法院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海内外书法名家邀请展”共展出105位海内外书法名家的精品力作。国内书法名家包括苏士澍、张海、郑晓华、言恭达、白谦慎等,上海书法界名家参展的有陈佩秋、韩天衡、钱茂生、周志高、萧海春、王伟平、陈燮君、刘小晴、童衍方、林仲兴、孙慰祖、吴申耀等。
公共与私人花园:从巴黎至普罗旺斯
古意今情:上师在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山水)展
展期:2018年5月19日—7月3日
展览展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宫廷文物逾100件,以清廷与蒙古、回部、西藏诸藩之间的往来互动为中心,从人类学与物质文化的角度,呈现蒙回藏游牧文化的特质,解析文物本身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竹缘匠心:明清嘉定竹刻珍藏展
韩乐然1921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韩乐然回到家乡,创办了东北第一所美术学校。1940年代,他前往新疆、甘肃和青海等地考察,对克孜尔石窟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记录,临摹了大量石窟壁画。1947年他在前往兰州时遭遇空难去世,大部分作品也随之被毁,建国后其家人将仅存的135件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为纪念韩乐然诞辰120周年,中国美术馆展出馆藏的韩乐然绘画作品,涵盖油画、水彩、素描三个类别,展示他对弘扬保护传统文化做出的贡献。

2018年4月起,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位于京桥的电影中心改为国立映画资料馆,成为与国立美术馆平级的机构。此外,2018年也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逝世20周年。为此举办的本次纪念展即以黑泽明研究者槙田寿文的藏品为中心,展出世界各地不同版本的黑泽明电影海报。
展览精选了70多件英国风景画作品,其中包括知名画家如庚斯博罗、透纳、康斯太勃尔、吉尔丁、科曾斯父子,还有拉斐尔前派的米莱斯,以及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与现代派先锋画家的作品。风景画记录了人类自然观的变迁,英国著名艺术史家肯尼思克拉克爵士曾说,自中世纪以来,人类的自然观就不断地发展升华,并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孕育了“与万物和谐共处”的人文精神。
展期:2018年5月16日—6月10日
展期:2018年3月9日—7月22日
京都
地点:上海宝龙美术馆
砚德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用砚
展期:2018年4月13日—7月13日
深圳
故郡遗址入选中国社科院考古学论坛2017年六大考古新发现。时空内涵与鲜虞中山密切关联,既有慕效中原的进取,又有难以割舍的乡愁,生动映现了北方戎狄族群华夏化进程。中山国是东周时期最为特殊的国家,但因史载甚少而充满传奇。展览将呈现两位专题和纪实摄影师——布莱恩布瑞克和史蒂夫麦凯瑞的作品。布瑞克和麦凯瑞以摄影见证时事,用图片讲述故事,是声名远播的视觉叙事者。展览同时以当代的眼光重新审视两人的作品,向西方世界长久以来对亚洲“异域情调”的好奇和着迷抛出疑问,通过重读这些照片,揭示出更深层的意义。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本次展览将展出近100件/组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收藏的标志性当代艺术作品。其中包括来自雷蒙德巴东、蔡国强、黄永砯、墨比斯、森山大道、以及谢里桑巴等三十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同时,PSA的巨型空间中将迎来马克纽森构思并设计的飞机,以及美国艺术家萨拉施创作的一件漂浮于天地间极富诗意的巨型装置。
本次展览将展出超过300件艺术作品,涵盖100多位艺术家与摄影师,回顾1910年代迄今“摄影艺术”与“抽象艺术”的发展,探索两者的互相促进与影响。
前卫上海——上海当代艺术30年文献展第三单元重构当代(1992-2000)
横山大观(Yokoyama Taikan),出生于明治元年(1868年)即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年,其生涯贯穿明治、大正与昭和三个时代,继承与重视传统绘画的同时挑战新风格,为近代日本画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纪念横山大观诞辰150年特展分为“明治”“大正”“昭和”三个部分,以时间顺序回顾横山大观的足迹,呈现他在日本与西方文化交错融合的时代探索、发展的过程。

地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南京
地点:中国美术馆
展期:2018年5月25日—6月26日
地点:泰特现代美术馆

北京
绵延——杨冬白作品展
贵贵琳琅游牧人:院藏清代蒙回藏文物特展
“赤子的世界”傅雷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展
光之形:100年来的摄影与抽象艺术
百年教育,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大展
伪好物:16至18世纪“苏州片”及其影响
地点:故宫博物院
地点:颐和园(德和园扮戏楼)
罗丹与古希腊艺术展
上海


本次展览展出约150件以花园为主题的绘画和摄影作品,呈现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园林设计,以及公共与私人花园在法国当代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本次展览由卢浮宫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共展出约180幅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的绘画作品,涵盖来自法、美、英、德、加等多个国家的博物馆馆藏及私人收藏,是1963年迄今巴黎举办的最大规模德拉克罗瓦回顾展。

继“前卫上海——上海当代艺术30年文献展”第一单元展览“重启现代主义(1979—1985)”、第二单元展览“前卫主义新潮(1985—1992)”之后,该系列展的第三单元展览“重构当代(1992—2000)”以观念与实验、探讨消费主义、媒体与影像、后抽象、绘画与摄影的间性、继续实验六个板块的内容,呈现上海在九十年代以来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
1851年,安格尔将自己的收藏赠予家乡蒙托邦市,市政府为此建立了一座专门的博物馆——安格尔博物馆。他逝世后,又将上千件画作遗赠给该馆。本次展览是国内举办的首个安格尔主题展,展出的全部作品均来自安格尔博物馆。展览将展出70件艺术作品,包括安格尔的素描、版画、油画及草稿作品共45幅,以及25幅安格尔的朋友和追随者等作品。


地点:上海虹桥古玩城六楼鉴余雅集艺术会馆
展期:2018年3月29日—7月23日
展期:2018年4月28日— 6月17日


地点:惠特尼博物馆
展期:2018年5月26日—8月12日
在水之间:绘画、雕塑和影像展
本次展览共展出超过140件清代宫廷藏砚和30余件辅助展品,分别展示清宫的松花石砚、玉石砚、端石砚、歙石砚、澄泥砚和铜匣暖砚,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展出。展览旨在为参观者呈现清代宫廷御用砚的种类、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并简要介绍清代皇帝的读书、学习等文化生活。
地点:国立新美术馆
中国铜镜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发展于春秋战国,繁荣于两汉,鼎盛于隋唐,衰落于宋至明,在清朝中期终结。本次展览共展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超过120面铜镜,辅以图片、拓片等资料,真实再现了从先秦至清中期各个时代的铜镜发展演变历程。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与此前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两个徐悲鸿大展不同的是,“百年教育 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大展”系列展览的徐悲鸿作品,主要来自于民间收藏,其中不少作品是首次展出。展览共展出徐悲鸿60多幅作品,其中不乏徐悲鸿大尺幅的精品之作,如《九州无事乐耕耘》《六骏图》《喜马拉雅山全景油画》《十二生肖册页》《四鹅图》等。
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在今年迎来建院250周年庆典。5月19日,名为《一名艺术家的产生》的特展开幕。展览将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的珍藏艺术品,分为“伟大的传统”“了解建筑”“学习绘画”三个部分加以展示,呈现这所拥有辉煌历史的院校产生伟大艺术家和艺术训练成果的历程。
即将进入六月,艺术展览精彩展览纷呈。除了正在展出的一系列特展,浙江美术馆即将举行的《巨匠之路:法国安格尔博物馆藏品展》与日本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即将开幕的《诞辰150年 横山大观展》备受关注。前者是国内举办的首个安格尔主题展,全部作品来自法国安格尔博物馆;后者呈现横跨“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的日本艺术家横山大观在日本与西方文化交错融合的时代探索和发展过程。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陌生风景
展期:2018年5月2日—10月14日
查理卓别林:卓眼视界
地点:故宫博物院


地点:云澜湾·渠宜书院美术馆(浙江嘉善县大云温泉大道888号)

竹刻艺术盛行于明清时代,嘉定竹刻创始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19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代时,嘉定县城已成为竹刻工艺的中心。展览集中展示来自两岸三地包括香港、台湾的28位民间收藏家的百余件竹刻珍品。展品涉及嘉定竹刻各时代、题材以及各种器型,其中名家作品占相当部分,享有盛誉的朱小松、朱三松、吴之璠、顾珏、王之羽、邓渭等都位列其中。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特此为您梳理近期全球值得一看的展览与讲座精选。
为纪念颐和园“申遗”成功20周年,本次展览将展出60件文物、照片和相关档案资料,探索以颐和园为核心的海淀历史名园与西山永定河、大运河文化的密切联系。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