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此次座谈会主办方之一的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介绍,解放前,华荫棠在宜兴丁山开有华信孚陶器厂及华信奉窑货行,在杭州开有华信昌陶瓷行,坚持诚信为本,勤劳经营,成为陶业大户。陶业龙窑炉房燃料原为松枝桩头,为降低成本又提高质量,他首先改用煤替代并获得成功。其时,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生刘子谷回国在浙江长兴开办煤矿,与他结为好友。1945年,华荫棠在丁山成立华盛煤栈,通过独家经销,源源不断供应窑场诸窑户,使得窑场窑货成本降低、质量提高。华荫棠带头响应公私合营号召,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来时,华信孚、华信昌均归并入相应的公私合营企业。当年,华荫棠作为全国工商联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在京开会期间,他把宜兴县委请求将上海天原化工厂陶瓷车间(现为宜兴非金属化工机械厂)迁往宜兴的报告交到中央领导手中,顺利促成了此事,从而增强了宜兴陶瓷业的发展后劲。次年,他又以陶瓷公司董事长身份出席广州第一届进出口交易会,为宜兴陶瓷大批量出口换取外汇,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华荫棠在丁山创建中学,创始时名称为进化中学,后改为丁蜀中学直至现在。
宜兴市丁蜀镇一位百岁老人去世十周年后,仍然得到当地后生晚辈深切缅怀。12日下午,宜兴陶瓷实业家华荫棠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在范家壶庄举行,华荫棠的亲属,生前的同事、好友及宜兴工商界、陶艺界人士一起缅怀他淡泊名利、爱国敬业、乐善好施、提携青年才俊的闪光一生。18位与会代表先后发言,声情并茂,两个小时的座谈会没有出现一人提前离席。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