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大展系列活动中,这两件作品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评价。“2009年一年收获很多,订单也很多,情况也好转了,后来国家也支持,县政府也支持,我自己也努力,全国各地的记者们也来到了我那里,那会儿我才放心下来,黑陶技艺应该不会失传了……”
首先,它历史悠久。“就我自己这二十几年来的研究,我敢说黑陶的历史有6000多年”,白玛群加对此胸有成竹。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了黑陶器皿,而延续至今的藏黑陶制作技艺极为宝贵。
在熟练掌握了囊谦藏黑陶的手工制作工艺后,白玛群加满心想着“要把黑陶发扬光大,要让身边的人实现就业、增加收入”。于是,3000元注册资金、招收当地困难户劳力青年、租赁民房、添置设备,囊谦县藏族民间黑陶工艺厂就这样成立了,白玛群加也成为了囊谦第一个自主创业的藏族青年。“有些吃不上饭的,全部过来,我养,来学手艺“,白玛群加说。然而当时的他没有想到,养活这老老少少、大大小小60个人,真不是件容易事,厂子一度经营得举步维艰,他欠下了不少的债。直到2008年,囊谦藏黑陶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让他的人生迎来了第二次转机。
2012年,白玛群加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请问您是白玛群加吗?这些都是您自己做的?”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白玛群加不只是喜欢动手做,还很爱观察和钻研。“别人怎么做的,我又该怎么做,我一方面研究,一方面学习。”在走过藏区各地、塑了几年的佛像后,他的人生迎来了第一个转折点。
未来,白玛群加想和清华大学的老师以及其他传承人一起合作,想做“有代表性、艺术感、实用性、收藏性的产品”,想在家乡办一个黑陶博物馆,还想去国外继续参展学习,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下: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技艺和秘方不能变。(中国西藏网 文、图/央卓)
(责编: 苏文彦 郭爽)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